学期教学安排和课时分配

       基于本教材的科罗拉多博尔德大学三年级中文课的教学安排大概是这样的。一学期(15周)学五课,每课学三周。每周四课时(每课时50分钟)。平均每课学12课时。每课的主课文包括1-2篇课文和1篇对话,直接学习课文的课时(加上生词课和复习课)大概是7课时。每课的对话花1课时时间学习。每一课的教学安排大致如下。黑色的是课堂教学内容。蓝色的是学生在当天上课前需要上交的作业。红色的是小考或者学生报告。

pedagogical suggestion image 1

       如果一课只有一篇课文,那么这篇课文通常比较长(750字左右;两周学一篇);如果一课包括两篇课文,那么每篇课文篇幅就比较短(300-400字左右;第一周和第二周各学一篇)。一般学期末(第五课和第十课)的课文都比较短,生词和新句型也比较少;因为我们考虑到学生有期末复习的压力。一个学期五篇课文基本是按照从易到难再到易的顺序安排的。基本上每学期第三、四课的课文难度最大,篇幅也最长。

       总体来说,教每一课的时候,7课时用来学课文和语法,1课时学对话,剩下的4课时用来进行采访活动、文化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做课堂报告。每一课的教学安排都是重复这12课时的教学设计,只有学期末最后三周稍有不同:最后一周用来做期末复习和进行口语考试。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了解到学生比较适应这种教学安排。不会觉得学习内容太多或者太少,大部分学生觉得学习节奏比较适中。另外这种安排给每一课的教学都留下了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sponge time),方便老师根据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者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适当增加教学内容。这种安排的另一个特点是前7课时学习新内容,后5课时(从采访活动课开始)通过不同形式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运用和提高;这样给学生留下了比较充足的消化、理解、运用以及查漏补缺的时间。

       当然,我们知道不同大学中文课的课时安排以及学生水平都有所不同,老师们可以参考表一,结合您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安排教学。因此在每一课的网站页面上,我们所提供的教学材料都是未经裁剪的“原始”材料,方便老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进行裁剪。例如“句型练习”包括每一课的所有重点句型(一般在10个左右),当然不可能一节课全部讲完,我们在教学中基本上是搭配课文阅读,每节课只讲1-3个新句型。“句型练习”中还包括一些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写错的句子进行改错和总结的练习,这一般是课时9-10的一部分的教学内容。“课文分段阅读”练习中有针对每段课文的读前、读中和读后的练习。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每节课只带领学生阅读1-2段课文并完成相应练习。而“全篇课文复习”是课时9的第一部分教学内容。总而言之,我们把每一课的一整块大蛋糕做好,至于蛋糕怎么切,学生要吃多少,全看您自己的教学安排。